我叫杨海玲,是北京市通州区海玲编织社社长。45年前,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最后一批下乡、最早一批下岗”,是我人生最好年华的真实写真。十五年前,刚过而立之年的我离开了自己深爱的幼儿教师岗位,成了一名下岗女工。天生不服输的拧脾气,让我不甘于命运的安排,我在酒店里洗过碗、在大街上推销过盒饭,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与命运抗争着。但不久,丈夫也进入了下岗的行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我打零工维持真是太困难了!那时电视台正在热播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剧中主人公王启明办毛衣厂的剧情给了我深深的启示。我想,为何不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搞编织呢?于是,我东拆西借,筹集了600元钱购置了一台编织机,迈出了我编织事业的第一步。
此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亲戚的资助下,扩大了生产规模。那些年,我尝尽了创业的艰辛。我一次次骑自行车把毛衣送到几十里之外的商场请人代销,又一次次遭到商家拒绝不得不把毛衣背回来。我常常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全家老小的生活都系在这一件件毛衣上,那些借来的钱还需要我去还啊!终于,我用汗水与泪水,用真情与诚信打动了商家。加之我编织的毛衣美观大方、质优价廉,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产品也有了较好销路。2004年初,我注册了北京海玲编织社,并在通州区的一个镇租下了一个加工厂房,事业之帆似乎正要向着美好的未来驶去。
天有不测风云,受非典、金融风暴等因素的影响,编织市场一片低迷,我们编织社产品大量积压,周转资金严重缺乏。记得那时为了让工厂维持下去,我把家里所有的钱甚至连孩子的压岁钱都拿了出来,但产品还是没有销路。望着眼前一片清冷的厂区和破旧的厂房,我的精神一下子跨了,真有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为什么我的事业之梦就走得这么难啊,为什么命运就要这么折磨我啊!就在我想彻底放弃我的编织事业时,通州区计生协向我伸出了温暖而有力的手,他们通过调查论证,在海玲编织社建立了幸福工程项目基地。我和编织社的员工们永远都不能忘记2004年6月 9 日,北京市计生协常务副会长邓行舟亲自为基地揭牌,并把6万元项目资助款送到了我的手上。有了幸福工程款的救助,更有了“幸福工程”这个金字招牌,我淘到了第一桶金。记得那个客户是在电视上看到关于我的报道,一下子就签订了100万元的羊绒加工活,他说:“我就是冲着幸福工程这个牌子来的!”
成为幸福工程基地之后,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向我伸出了援助的手,给海玲编织社提供各种政策和优惠。去年,通州区漷县镇党委书记,主动联系区计生协领导,邀请海玲编织社在漷县镇工业区落了户,准备将海玲编织产品打造成漷县镇的拳头产业。他们为编织社垫资400万元建起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厂区,并提供了200万元的贷款。海玲编织社旧貌换新颜,从一个作坊式小企业逐步向机编为主、独立加工出口的规模化企业发展。我和海玲编织社名声大振!编织社注册生产的“爱琳”牌编织产品逐步打开了欧美、日本和韩国等国际市场,畅销海内外。我的成就编织事业的美丽梦想,在幸福工程劲风的吹动下,真的实现了!
“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知道我能有今天的一切,是幸福工程这盏幸福的灯为我导航,让我不惧风险。于是,成就“幸福工程事业”成了我另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一个彩色的梦想,因为它承载着民族的希望,这个梦想是幸福的梦想,因为它让千千万万个母亲和她们的孩子不再贫穷。
编织社招收的近百名工人大都是周围农村计生家庭的贫困母亲。为了使那些家离工厂比较远的贫困母亲也能早日致富,我在许多村设立了加工点,通过大户带小户方式,就近让这些母亲受益。贫困母亲们通过编织技术培训后,由编织社提供活源,统一收购,一个贫困母亲每月就能增加收入300——500元。一天,一个叫杨春燕的聋哑妇女由婆婆带着,来到编织社指名要找我。原来,杨春燕夫妻都是聋哑人,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公公婆婆照顾,生活非常困难。杨春燕婆婆从别人那里知道了海玲编织社,于是让我帮帮他们一家人,我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请求。我把杨春燕接到厂里,手把手地传授给她编织技术,杨春燕成了一名心灵手巧、技术熟练的编织技术骨干,现在月收入稳定在800元左右,婆婆乐得整天合不上嘴。去年春节前,全家人专门托人写了一封感谢信送给我,我也买了一个助听器送给了杨春燕。我还记得当杨春燕第一次“听”到声音时,惊喜得跳起来的快乐样子!那一刻,我流下了幸福的眼泪,我知道我真的可以为这些贫困母亲分担生活的重压了!
2004年10月的一天,我到通州城里办事,遇到了我以前的同事戴国秀,她一下子拉住了我的手,哽咽着说:“海玲,救救!”。原来她们夫妻全部下岗,上高中的孩子上学正需要钱,她苦于不知道生活的出路在哪里?那天晚上我失眠了,一个新的想法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第二天,我找到区计生协会,在协会的帮助下,我在东大街社区成立了海玲编织社分社,挂上了幸福工程项目点的牌子,60多名像戴国秀一样的下岗贫困母亲成了分社的员工。现在戴国秀每月能拿到600多元的工资。这个分社的社长金淑莲也曾夫妻双双下岗,面对重病卧床不起的公公和正在读初中的女儿,她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在我的帮助下,金淑莲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并担任了分社社长。她像我一样,视计生家庭的姐妹们为亲人,热心教她们学习编织技术,使她们的生活有了新的目标,金淑莲一家人的生活也充满了欢乐和希望。
目前,海玲编织社建立和带动的幸福工程项目编织点已有21个,遍布了全区各个乡镇、街。每年开展编织技术培训人员均在1600人以上,仅2005年,编织社就培训3300人次,带动2560名母亲弹性就业。
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我想告诉大家,幸福工程发展到今天,它的运行模式已不仅仅是单一的“一帮一”的贫困母亲脱贫模式,它还在发展规模生产、实现产业化上做出了大文章,使更多的贫困母亲实现了事业之梦、发展之梦。
我还想告诉大家,幸福工程成就了我的两个美丽事业:一个是我热爱的编织事业,一个是幸福工程这个伟大的公益事业!我的编织事业因为有了幸福工程这个大船而坚实地前行,幸福工程事业因为我的执着让我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实现了人生更大的目标!我先后获得了“全国幸福工程母亲奖”、“首都农民十佳创业先锋”、“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北京市再就业优秀个人”、“通州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我还成为了通州区政协委员。我的女儿因为我对幸福工程事业的热爱与执着,首都经贸大学毕业后放弃出国深造的打算,主动到海玲编织社工作,现在编织社服装的出口业务全部由她负责,她还多次和我一起参加了在国外举办的贸易洽谈会!我们一家人都想为幸福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因为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
我想用北京市计生协常务副会长邓行舟的话结束我的发言。他在评价编织社时是这样说的:“海玲是个好人,海玲做的是好事,海玲编织社是个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