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幸福母亲共同感受——幸福工程脱贫母亲事迹报告会之十五
发布日期:2006-10-26 阅读:1565





   


   我叫孙立萍,来自吉林省镇赉县镇赉镇西乃力村。我的家乡地处吉林省的西北角,东面和北面分别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接壤。是国家级贫困县。改革开放初期,吉林日报曾发表过一篇通讯,题目是《西北角的困惑》,写的就是我的家乡。
   在我6岁的时候,母亲患上了肺病,因家庭贫困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不久便扔下了父亲和我病逝了,母亲病逝后,我便成为父亲的精神支柱和未来希望。他节衣缩食,唯一的吸烟嗜好也戒掉了,为的是积攒一点钱叫我读书,他希望我能走出这块贫瘠的土地,告别这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的日子。
   浓浓的父爱,深深的感染着我,残缺的家庭,造就了我倔犟的性格,也使我过早的成熟起来。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是班级里最优秀的学生,不但学习好,音、体、美也在全校名列前茅。
   初中毕业后,我没报考县里的重点中学,而是选择我较喜爱的省艺术学校,为的是尽早就业。可是,屋漏偏遭连阴雨,就在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父亲又患上和母亲一样的肺病住进了医院,医生说,父亲的病是母亲传染的,已经好多年了。但为了他心爱和充满希望的女儿,他隐瞒了病情,终于支撑到了极限才倒下了。望着病床上骨瘦如柴的父亲,烫金的录取通知书如同红红的火焰灼烧着我的心,这金榜题名是我对父亲的最好回报,但我不敢把它奉献给父亲,我已经失去了母亲,我不能再失去父亲。我已经失去了母爱,我不能再失去父爱。我把录取通知书一针一针地缝在靠近心窝的内衣上,就像一针一针地在扎我的心。从此,我终止了学业,也终止了跳出这块贫瘠土地的梦。贫困和孤独使我难以支撑起这个家,在我刚满20岁的时候便嫁人了。
   新婚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快乐和幸福,丈夫的家庭也并不富裕,贫瘠而有限的土地加之传统的耕种方式连温饱也难以维持。婚后的第二年,我的女儿出生了,多了一张嘴无疑又多了一份负担。为了女儿能生活的比我好,为了女儿能有一件花衣服和像城里小朋友一样吃上喜欢的零食,我和丈夫拼命的找门路赚钱,但由于没有本钱,只能小打小闹。每到夏天,我一大早就骑着自行车到镇里冰棍厂上冰棍,往返要走60多里的路,然后到附近的几个村子里叫卖,赶上天气热时,一天能赚五、六元钱,下雨阴天卖不出去还要赔钱,但是每天能赚几块钱我就很满足了。记得女儿6岁那年,我又象往常一样,早早把饭做好并带出女儿的午饭就向冰棍厂奔去。这天我刚上完冰棍,天就阴了下来,很快就下起了瓢泼大雨,为了不使这二十块本钱的冰棍化掉,我还是冒雨向邻近的村子里走去。雨天的冰棍不好卖,等到天黑了才把这一百多根冰棍卖完。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雨还是不停地下,这时我才想起一天水米没打牙。雨天的路,满是泥泞和积水,自行车成了累赘,推一会扛一会,总算到了自家的村子口。突然,我发现在村口的不远处有一个黑影在晃动,这时一个闪电划破夜空,黑影又变成一个白色飘动的物体,我的汗毛立刻竖了起来,腿也不听使唤,瑟瑟地抖做一团。这时我听见从黑影处传来




妈妈的哭喊声,是女儿,是女儿带着一块塑料布来接我了。我不顾一切地冲过去,紧紧地把女儿抢在怀里,任泪水和雨水无情地从我的脸上淌下。我们一家就是在这样的苦日子里无希望的挣扎着。一晃又是十多年。
   我们那里的土地,多数是盐碱地和沙丘地,第二轮土地承包后,我家分到了15亩土地,面积倒是不少,可土地质量却很差,传统的耕作方式年年种玉米,即使是丰收年,每亩只能收入300多元。经过反复思索,我决定从种植结构上入手,改种经济作物。可是,要想改变种植结构,一是需要技术,二是要搞好市场预测,三是还要有启动资金。这三条对我来说,即够不着又摸不到,尤其是资金。但我还是想,想办法致富,连做梦都想。
   2003年,县乡计生协会的同志来到我们村里落实救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项目点,我被村里推荐为救助对象参加了座谈会,那次他们来了十几个人,有县、乡政府和计生部门的领导、有县乡科技协会的专家,有农业方面的行家,他们都是计生协会会员。当时我就觉得,协会组织真大呀,能人真多呀,他们关心我们,这下脱贫致富可有希望了。听协会的同志们讲,幸福工程是王光美老人发起的,目的是让广大贫困母亲尽快脱贫致富,王光美老人也是一位母亲,她更是全国贫困母亲的母亲,对我从小就失去母爱的人说,又多了一种享受到母爱的感觉。
   县协会的同志和科技专家通过对我家土地进行研究和分析后,认为,沙丘地种植土豆最适宜,价格虽然比玉米稍低一点,但产量却是玉米的五六倍。盐碱含量大的土地适合于种植西红柿和耐碱的辣椒。并告诉我说,高产量的品种种籽都很贵,我们已经和收购部门协调好了,由他们暂时垫付种籽化肥款,等秋后收购产品时再结算,收购价格按市场价,至于必备的种植设备如大棚、地膜、水泵等生产资料所需资金在幸福工程项目款中解决,有一些大的投资几家可以联合搞,比如电机井,一户一眼还浪费,几家合打一眼费用就低的多。技术指导就是咱们协会里的专家会员,你看还有什么意见和要求。我还能有什么要求,我乐的差一点从凳子上跳起来,这不是在做梦吧?幸福工程啊幸福工程,我脱贫致富的希望终于要梦想成真了。就这样,需要两万多元启动资金在协会的统筹协调下仅花了不到5千元。
   在致富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记得第一年,我建了一个500平方米温室塑料大棚,种一些时令的蔬菜和准备移栽到大地里的辣椒苗和西红柿苗,我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大棚上。看到陆续出土的幼苗,就像看到自己的新生女儿,吃饭都不想离去,有时累得不行了,就躺在小苗身边睡一会,有一天,上午天气还是很好的,到了下午,天有点阴,我也没太在意,仍然在大棚里忙碌着。这时,县乡幸福工程项目办的同志赶到我家大棚,急促地对我说:
今天晚上有降温预报,你采取啥措施了。我说,我那知道降温哪,这不现在还放风呢,我指了指大棚的放风窗说,幸福工程项目办的同志有点急了:不是告诉你天天要看天气预报吗?你咋能忘了呢?我家哪有电视呀?每天我都是去问邻居,今天还忘了问呢。原来,协会的同志每天都在收看天气预报,知道今天大幅度降温,特意赶到各个项目点,看看预防措施落实了没有,到我这里已是最后一家了。幸福工程项目办的同志和我们全家人一起,忙碌了三个多小时,总算把保温问题解决了。那天晚上,气温果然下降到零下5度,要不是幸福工程项目办的同志,苗得全部冻死,一年的希望将破灭。
   经过协会的精心扶持,那年我获得我人生的第一个好收成,九亩地土豆就卖了1万多元,大棚收入近万元,一年的收入顶过去的五、六年。从此我告别了贫困,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去年达到了4万元。
说起协会的扶持,我有一肚子的话说不完。也是大棚生产的第一年,由于自己不懂得市场销售,只好把菜批发给小贩子,我家距县城30多里路,也没有时间去了解市场行情,一次,我批给小贩子100多斤黄瓜,当时批零差一般都在两毛钱左右,小贩子说市场黄瓜一元二,我就信了,实际上是2元钱一斤。县项目办的同志知道后很为我惋惜,我也一股急火,起了满嘴大泡。后来项目办的同志就天天给我们这些项目户打电话,向我们通报市场各种蔬菜价格,从此,我们再也没有上过当。
   通过幸福工程的救助,我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再也不因没有电视看不到天气预报而尴尬。前年,我自己买了一台农用运输车,把自己产的菜直接送到县城的农贸市场,每次都能卖个好价钱。走亲访友也告别了自行车,骑上摩托车。去年,我扒掉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盖起了三间大砖房。一家老少三代6口人,其乐融融。更可喜的是,我的女儿考入省艺术学校,我少女时代的梦终于在女儿身上实现了。
   我脱贫了,但村里还有一部分贫困母亲,我想幸福工程救助了我,我要为幸福工程做点事。
   黑南瓜与黄瓜嫁接是一项新技术,通过这种方式嫁接出来的黄瓜高产、抗病,结出的黄瓜形好,口感好,在市场上价格高。我掌握这项技术以后,积极向村里的姐妹们推荐这项技术。村里有一个叫佟亚芹的大姐已经40多岁了,患有严重的哮喘病,为帮助她搞黄瓜生产,2005年和2006年,我共无偿为她提供5000棵嫁接好的黄瓜苗。
   村里的王晓凤家没有运输拖拉机,往县城运菜有困难,我每次运菜时都把她家的瓜菜先一筐筐的装到我家的车上,然后再装我自己的,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二年多,连油钱也没让她掏过一分。
我从村计生协会会员的角度,帮助12户贫困母亲搞起大棚蔬菜生产,并先后拿出7000元资助金。现在这些姐妹们都跨出了贫困母亲的行列。

因为我在帮助计划生育贫困母亲在发展生产做了点工作,2004年,被白城市妇联评为女强人,受到了表彰奖励。


                                    吉林省镇赉县镇赉镇西乃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