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部分同志在重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发布日期:2011-08-29 阅读:2830

2011年8月24日,我会部分同志在参加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工作(中南、西南片)座谈会前期,在副秘书长葛振江的带领下,参观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渣滓洞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原为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军统特务霸占煤窑,改设为集中营。江竹筠(江姐)、许建业、余祖胜等烈士曾在此关押过。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男牢十六间,女牢二间。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务们特意在渣滓洞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的标语。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刑讯室里展示着用来关押、迫害革命志士的皮鞭、老虎凳、脚镣、手铐、烙铁等数十种刑具,外院墙上写有讯示特务的标语“领导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领导看到、想到、听到、做到。”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火烧男牢房,囚禁于此的二百多位革命志士被杀害,仅有15人脱险。

距渣滓洞2.5公里的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1939 年国民党军统局将此地改建为监狱,1943年中美合作所改为第一监所,狱内有牢房20间。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被囚禁于此。著名的小说《红岩》便再现了监狱内部残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白公馆里的一尊尊烈士雕像、一件件烈士遗物,代表着一个个铮铮不屈的红岩魂、民族魂、中国魂。

此次红色之旅,同志们驻足停留在无数革命烈士曾经挥洒血泪的地方,深刻体会革命烈士坚贞不屈、追求自由的斗争精神,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勇于创新,为人口计生工作和公益慈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认真听取工作人员对渣滓洞的讲解

渣滓洞刑讯室及部分刑具

参观人员在渣滓洞标语前合影留念

在白公馆外合影留念